-
慢火车——行进在希望的田野上
时间:2018-02-09 09:33:40 作者: 来源:中国青年网 阅读:10295 评论:0内容摘要: 从过去“一票难求”到现在“互联网+”铁路出行,2018年春运,我们真正体验到了中国铁路的飞速发展。当我们在速度上徜徉、喜悦的时候,我们看到,太行山区一列时速不足45公里,平均每10分钟停靠一次的绿皮“慢火车”,一开就是25年,从未间断。像这样的中国式“慢火车”在全国共有...从过去“一票难求”到现在“互联网+”铁路出行,2018年春运,我们真正体验到了中国铁路的飞速发展。当我们在速度上徜徉、喜悦的时候,我们看到,太行山区一列时速不足45公里,平均每10分钟停靠一次的绿皮“慢火车”,一开就是25年,从未间断。像这样的中国式“慢火车”在全国共有81对,覆盖21个省区35个少数民族地区。是它,带着山区老百姓的幸福之梦,一年又一年从春天驶来。
“慢火车”川流不息,彰显“愚公精神”。在大兴安岭、太行山脉、青藏高原、云贵高原,一个“山”字阻隔了多少青春梦想、多少追求幸福的步伐,然而“愚公精神”在,何惧万重山?
近五年,是铁路新建运营的井喷期。新时期的铁路“愚公”,逢山开路、遇水搭桥,让阡陌变大道,“复兴号”奔驰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;更让天堑变通途,给因山而困、望山而叹的人民群众带来了更多希望。
2017年,中国铁路投产新线3038公里,其中14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、革命老区、少数民族地区、边境地区累计完成铁路基建投资占总投资的76%。运行于其间的81对站站停的“慢火车”,始终甘当百姓的“准点车”“公交车”“生命车”。古有愚公锲而不舍,今有慢火车从未间断,愚公不愚、慢车不慢,一句“坚持为人民造福”道出了其中真谛。
“慢火车”驶入村镇,孕育希望梦想。“全面小康的路上,一个都不能少。”正是这些“慢火车”,为贫困地区、偏远山区每个渴望脱贫、谋求幸福的普通家庭插上翅膀、架起桥梁。慢火车上,有村民日常生活使用的必需品,有集市将要出售的牛羊,也有务工人员整齐包裹的行囊,车轮滚滚、汽笛悠扬,促进了人、财、物的流通,盘活了村镇资源富矿,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;慢火车上,各种方式传递的国家经济政策、辉煌发展成就、最新技术成果,耳濡目染、润物无声激发老区人民脱贫致富的潜能;慢火车上,旅客与列车员愿意把时间留给彼此,愿意去倾听、去了解,甚至把彼此当亲人,幸福在人与人之间传递着,经常乘坐慢火车的旅客都有这样的感受,“在这个孕育希望的车厢里,我们有了更多的幸福感、获得感”。
“慢火车”沁人心脾,涵养文化自信。世界正在快速改变,当我们还没完全领会IT精髓时,DT时代已经来临。快节奏的时代,站站停的“慢火车”展现出的“慢文化”,是一种弥足珍贵的心灵体验。曾几何时,“慢”是中国文化的特色要素,欲速则不达、从容不迫、稳扎稳打等等,都在强调“慢”。我国古代的孔子、老子以及近代文豪鲁迅等等,都是“慢文化”的代表人物。
这种“慢”不是懒惰,也不是拖延时间,更不是甘居人后,而是为了确保发展方向和平衡,为了积攒力量的厚积薄发。可以说,慢火车承载着老少边穷地区人民的期望,让大家深切地感受到新时代只要跟着党走,始终坚持这个正确的方向,幸福就在前方不远处;也用实实在在的成效向全国人民展示出,只要坚信“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”,久久为功、步步为营,双手就能创造明天。
习近平总书记讲: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,实现中国梦,就是要实现人民幸福。”一列列“慢火车”,用心、用情、用力,打开山里的致富门、幸福门,凝聚起伟大的中国梦,带领我们走向充满无限希望的美好明天。
- 相关文章
-
-
03-17《脱贫攻坚·乡村振兴看江苏》专题系列报道
-
03-17疫情影响下汽车产销如何应对消费需求之变
-
03-17惊艳了格斗世界的东方“女侠”张伟丽
-
03-17疫情下的世界电影业 "裂痕"正在发生
-
03-17信息爆炸中为何科普视频脱颖而出 可视化传播突围
-
03-17“空中招聘”:企业与大学生如何各自适应
-
03-17CBA有望4月15日重启 方案已上报中国篮协
-
03-17国际奥委会居家办公保奥运会筹办
-
本栏最新更新
-
03-01助推乡村振兴,牢记美丽乡愁——理学院志愿者在行动
-
12-23打造“创融徐州”品牌 金融助力实体经济发展
-
12-23敬小慎微 行稳致远—以徐州农商行改革促进普惠金融活水源远流长
-
12-16铜山区商务局:电子商务及服务外包发展迅猛!
-
12-04连云港市财政局举办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业务培训班
-
12-04深化非税管理改革,提升便民服务水平——连云港市非税收入收缴电子化改革纪实
-
12-04连云港市市本级再获省级水利重点工程建设资金4000万元
-
12-042021年连云港市级部门预算编制“一上”工作圆满结束
-
12-04村镇经济发展促进会领导班子赴全国百强名村学习交流
-
12-02铜山区商务局:创新“电商+”模式,做好富民增收大文章